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內蒙古大學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精神。8月22日,學工處副處長、團委副書記高飛,學工處(團委)組織宣傳科科長董小紅,學工處朱利中老師帶領我院十三名學生志愿者前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鄂爾棟鎮(zhèn)木棟村,開展“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項目工程及“四個全面”開展以來對農村牧區(qū)影響的社會實踐調研。
22日下午,在帶隊老師的組織、安排下,大家不顧旅途疲勞,隨即展開了工作。木棟村陳俊文主任帶領我們參觀了木棟村村委會、文化展館、圖書角、活動室、幸福院(敬老院)、甲壩子示范村等地,并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具體內容及落實情況,大家深切體會到開展“十個全覆蓋”對農村牧區(qū)群眾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隨后,我們就“萬人千村百縣十個全覆蓋”對木棟村沙章蓋營34戶人家進行挨家挨戶調研,坐在老鄉(xiāng)的炕頭上,面對面了解村里“十個全覆蓋”的落實情況以及前后的變化與對比。調研結果村民普遍對“十個全覆蓋”的實施比較滿意。目前,路面硬化已覆蓋到各村,實現了水電,廣播電視戶戶通,危房全部進行了改造,尤其是廣播電視的普及,使當地村民可以通過電視了解更多的國家惠民政策。
四天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同學們在實踐中收獲頗多,尤其在共同經歷了這里的生活后,相互都更加了解,促進了彼此的感情,與老師也產生了濃厚的師生情,使我們的團隊更具有凝聚力。在入戶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村民對小康社會的認知普遍有較深的了解,對建設小康社會充滿了向往,在全面改革的號召下,村干部帶領村民以農業(yè),畜牧業(yè),養(yǎng)殖業(yè)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村民對鄉(xiāng)村黨員干部的工作比較滿意,在看到變化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村民法律意識普遍偏低,孤寡老人留守居多。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吸收新知識,提升新思想,樹立堅定的服務社會觀念,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們新青年的成才之路與肩負的使命。
 |
|
學工處副處長、團委副書記高飛,后勤保衛(wèi)處副處長高峰,木棟村黨支部書記梁寶山,為大家做工作安排 |
參觀黨員活動室 |
 |
 |
參觀 |
參觀 |
 |
 |
入戶調研 |
入戶調研 |
 |
 |
木棟艾拉民樂互助幸福院 |
木棟艾拉民樂互助幸福院 |
 |
 |
甲壩子村新居 |
清掃衛(wèi)生 |
 |